我好喜歡看電影,好喜歡看電視,好喜歡看著網路上那些轉來轉去的感人肺腑的文章。在一面閱讀當中,好像體驗到各式各樣百態人生,跟自己一蹋荒唐的諧星人生有個對比,然後也注入了希望。

尤其是國片,特別喜歡,有種很貼近,很真實的感覺。畢竟我也正是在鏡頭的角落,或許邊走邊吃曠世奇派,或許背著吉他低吟著以為是創作的小調。偏偏從來就不是電影人更不是可以說出大道裡的影評,頂多頂多就是跟著哭一哭,然後用看似客觀的語言,來咀嚼電影當中留下的眼淚和笑聲。

隨本文播放可以想念爸爸的主題曲,不想聽可以不開的唷。


今天去看了父後七日,在上星期看完海洋天堂之後(恩,我就是喜歡進電影院看說中文的戲啊),看著新聞推波助瀾的說今年夏天打親情牌?父後七日在暑假院線中殺出一條血路,眾多國片夾殺下,榮登票房的冠軍。原著,是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大概是講她爸走了後,在出山前的那些體驗跟過程,這樣的主題好像正巧若有似無的輕輕的敲著心上的門,一扇同樣以父後命名的門?

有別於一般矯情的生離死別,看著預告片這麼說「以前常聽人家說累到靠背,現在才知道靠背是一件這麼累的事...」,就像最後女主角說的,我們一直忘記這件事,等到某一天,想到要替他老父從免稅店帶一條黃長,才突然的又知覺到阿爸已經不在了。哈想不到,我在寫心得的時候,竟然這麼快就破梗了,恩,我想在整齣戲當中,深深切切點到心上的,就只有那個點了。

生死禮儀,是我們現在這個年紀很難親身體驗到的,我是這麼猜想啦。很多的繁文縟俗,有的沒的忌諱,完全沒道理的儀式?我們跟空氣說著話,準備著不知道爸穿不穿得到的衣服,燒著美金信用卡跟金條。阿密陀佛快快來,帶著爸爸去極樂世界,身體上的病痛沒了都好了。

這些好像荒謬的一大堆不成文的規定,好像是以誇張的手法來告訴所有的人我們有想念尊敬這位離我們而去的人。歐,扯遠了,回到這部電影吧。哈哈哈哈哈。恩,我覺得還好,所以還沒看過的人,可以不要去看了。如果要說那些生死禮儀寫實而又帶點黑色幽默的情節,可以去看最近被NCC罰錢的公視播的【黑狗來了】,如果是想要看緊緊牽絆的親情,可以去看【海洋天堂】。也許是期待太高,或是自己也走過那七日,所以總覺得,這部片的立意跟主軸很明顯,但是陳述的力道似乎不夠深刻,也不夠鮮艷。不知道會不會是因為編劇跟助導都是原著作者,所以在技巧跟手法上,不夠專業呢。

好看的文學作品,需要好的編劇讓他在電影裡活起來,父後七日這樣的主題,我相信,是可以貼近人心,笑中帶淚的。記得前陣子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叫【守靈夜狂想曲】,是在說一位相聲宗師過世後,他底下的弟子和孩子們,瘋狂滑稽的送他最後一程,很類似的題材,回憶跟現實在交錯,讓死亡跟弔念,一層一層的立體起來。

恩~今天看完父後七日,也想到了一些我爸的事,那些已經有點不復記憶的回憶,如同浪花般,規律又不規律的拍打著那一直刻意遺忘爸死了的那件事。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有沒有晴空萬里,上次偷帶葷食祭拜,不知道他有沒有吃到。

幾百天以前,木然的擦拭他還有溫度的身體,沒有流眼淚,輕輕的撫摸沒有彈性的皮膚...,原來這個畫面,我一直忘記。然後我也曾經在靈堂張望,看看有沒有白影坐在燈架上對我笑,最後一天,縮小的身體,擦著太紅的唇膏,好像還咬著五帝錢?表哥從大陸回來,穿著筆挺的西裝,記得爸以前在大湖公園說要送他一台遙控飛機...。前一晚,only u的道士,帶著我跟弟拿著藥壺在靈堂跑,他說爸爸的病痛都沒了,濃濃的藥草味瀰漫在一種滑稽卻歡愉的氣氛中,我好像看到了爸叭的照片在微笑,踏著荒唐打結的七星步的同時,我笑了出聲,不顧未亡人(我媽)跟奶奶傷心憔悴的白髮。

到了火葬場,我捧著爸的魂魄,在那個電子化的大烤箱前,隔壁人家子孫滿堂,跪了一地的男丁,可以說是氣勢磅礡的做最後的呼喊。奶奶沒有上來,照理說白髮人是不送黑髮人的,媽媽沒有上來,禮俗上他只能在遠遠的山頭上留著眼淚。我聽到表哥大喊,阿叔,緊跑,火來了!!!我才驚覺,這一切真的是走到終點。喉嚨卻緊緊鎖住,只有眼淚不停的流下來,我心裡哭喊,爸快出來,火很燒!!!你在裡面的話快出來!!!然後,刺鼻的燒焦味,好像灼傷了心臟一樣。撿骨的時候,也是表哥說,阿叔,入新厝了!!!禮儀師要我們一人撿一塊放進新厝,剛剛好好的一個人現在...。然後那一個上午好像有十年那麼久,從冰庫走到靈堂那段路,我甚麼都不記得了,快要一千天後的今天,慢慢的可以輕輕的回憶拼湊這個或許可以稱為傷痛的過程。


有看到最後的話,那恭喜,我要推薦一齣今年夏天我覺得最出乎意料好看的電影,是願君郭采潔主演的【近在咫尺】,我決對不是因為親愛的主唱大人有客串才推這部片的歐,真的是笑中帶淚的商業偶像片,卻意外的把親情重重的丟在你我的心上,去看吧!!!雖然他下片了,找一找,或是等一下二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